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优课展示

功 丁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判断物体有没有做功。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及实验探究相结合式的教学模式,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乐趣。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具

弹簧测力计、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中应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

(一)、引入新课

1.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举出有关功的成语。

2.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二)、进行新课
一、力学中的功

1.由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展示图片,利用多媒体出示起重机起吊物体的动画及生活中的几个情景图片后,请同学们讨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图片展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4.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5).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二、功的计算

1.举例说明功的影响因素,通过实例讲解引出功的计算方法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2.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通过复习简单机械的作用,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这里可以是演示实验,也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为了突破实验中的难点,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降低难度。

问题:

1)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本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分别测量什么量?

3)在使用杠杆和动滑轮时,什么是直接用手做的功,手的拉力和拉力移动的距离各多大,什么是使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时机械的拉力和拉力移动的距离又各是多少?

4)在做杠杆做功的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手的拉力移动的距离,拉力的方向应该怎样?

5)实验时,请明确指出哪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及动力移动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及机械克服阻力移动的距离。

6)如何能更准确的测量力移动的距离?

让学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后,开始实验,通过实验,总结结论

强调,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都遵循的普遍原理。

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1.由学生讨论总结

2.老师点评总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功

1、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力、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

定义:功=力×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公式:W=Fs      (2)单位: 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本节课特色说明】

讲解功的计算时,进行举例引导,使学生自己得出功的计算方法整堂课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一起讨论,一起思考,这堂课始终在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中进行。

您还在使用老掉牙的IE,请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IE8以上版本 点击升级  强烈建议您更改换浏览器:谷歌 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