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学校给老师推荐了几本书,在这些推荐的书目中我一眼就喜欢上了《教育生活禅》。
“禅”本是一个佛教用语,是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禅”和“生活”相联系,不仅赋予了远离尘世的禅宗以全新意义,而且给人们的平凡生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即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更加坦然、理性、圆满、高雅。
“教育生活禅”就是静下心来,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教育,那些曾经纠缠的问题就会大彻大悟。即是从生活角度思考教育问题,那么这本书中所讲问题不仅作者赵新芳在平时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在教学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是将要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缺少了作者的思考。“世上不缺少问题,但是缺少思考问题的意识”。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多元教育期待,我们遇到无数的难题,我们抱怨,我们生气都无法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停住慌乱、徘徊的脚步,眼光下移静心思考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答案就在身边。这本书有四部分内容“自序”“上篇”“下篇”“代后记”。“自序”部分作者主要阐述了“教育生活禅”的内涵“从生活的角度看教育,诠释教育。并力求把本栏目打造成‘一根鸡毛掸子’去拂除那层蒙着的‘尘土’,还教育以本来面目。”“上篇”通过“教育‘十一问’”、“美国人之问”“段村教育故事”“小纸盒,大‘管道’”等篇目来给我们讲述教育的真谛。
“下篇”通过“穿鞋、走路与课改”“‘放羊’与办学校”“‘腌咸菜’与办学校”等篇目来阐述学校教育是什么?“代后记”是作者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时的获奖感言。每篇都给我很大的冲击,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我不能一一叙说,接下来我就从中选择几篇代表性的来说一说。教育“十一问”问出了真谛。
一问:是方便办学,还是方便就学。第一问就问出了办学的实质。办学是为了就学,就学才是办学的根本。
二问:方便教,还是方便学?
三问:是一味迎合,还是主动引领?
四问:是方便管理,还是方便使用?
五问:是推卸,还是担当?
六问:是校长需求,还是家长需求?
七问:是适合学生,还是让学生适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很显然,但同时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答案和实际又是背道而驰的。作者通过这些问题一步步问到了教育的实质,使我们跟着问题一步步的去思考教育的目的。向小学教育提个醒,该醒的不仅是小学教育而是整个中国教育。应试教育时期孩子没特长,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了孩子还是没特长。
家长只是一味的报特长班,以为报了班,孩子就学会了。殊不知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的各种兴趣。造成了孩子对各种都是一知半解,对什么都没了新奇和爱好。例如画画,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是喜欢画画的。但是中国家庭会用两句话让孩子彻底失去对画画的兴趣。“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怎么一点都不像?”“画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可以准备考级了!”特长是什么?是喜欢。只有喜欢了才会去琢磨,只有喜欢了才会下功夫,也只有喜欢了才可能成为特长。中国教育把特长转化成了证实。你用考级来证实你是否在这方面有特长,如果考不过你就是喜欢,也会面对很多外在的压力。把原本开心的事变成枯燥,把原本喜欢的事变成机器性的重复。
这种泯灭孩子天性的教育不仅是小学有而是充斥着整个中国的教育。慢慢地有些家长开始醒悟,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期待也发生了变化。有个家长对孩子的前程是如此描述的:“最希望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轻松的少年、浪漫的青春、喜欢的工作、幸福的家庭。”这才是一个家长对孩子合理的期待,也是孩子期待的生活。学校应该成为“知识的超市”。
在超市是自己选东西。在特长教育这一块也应该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有的说,是不是所有的都让孩子自己选呢?答案是否定的,孩子毕竟是孩子,基础教育这一块应该有必修和选修。基础教育是必修,特长爱好是选修,就像是吃饭,一日三餐是必修,零食水果可以自己选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各取所需”。近年在各个学校也兴起了选修课,但是发展并不成熟。现在中小学老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多,在业余的时候开选修课就有显得力不从心。选修课要想真正的开好还应该有专业人员进行。每个学校有专业上拓展课的几个老师,学校开展不同的拓展课,学生跨年级选修或者是同年级选修。“学习”和“做人”教育应该并重。这句话一直都是教育响亮的口号。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看似做人在先求知在后,但是生活中往往相反。不是老师不明白“学习”和“做人”哪个重要,而是家庭教育在这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学历、家长自身的素质,家庭的氛围都影响着孩子的为人处事。有数据统计,近些年一些成绩突出的孩子多出现在两极家庭:知识分子家庭或是贫寒家庭。
这两类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呈现“两极”现象:或者是“会管”,即管理有方;或者是“不管”即任其自然发展,但二者却“殊途同归”都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最可怕的是一些家长对孩子“似管非管”,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不合理的高期望值驱使下,一味按照成人的方式行事,导致孩子学习、生活不知所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学校教育目的再清楚也避免不了出现5+2等于零的现象。教育问题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说清楚的,也不是通过读一本书就可以悟透的。教育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
假期通过读《教育生活禅》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它讲了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也不是它帮我解决了多少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而是它让我学会了一种思考方式,学会了如何对待教学中的困难:不是抱怨,不是懈怠,也不是任其发展而是静心思考,用心感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