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看了赵新芳老师所写的《教育生活禅》,对生活禅与教育的有有效联系有了新的认识。
这本书的前言就令人印象深刻:学校是什么?学校教育又是为了什么?赵新芳老师的《一瓶精盐做嫁妆的思考》引起了我的思考。文中讲到:一位女士自己在初中时做了一个化学实验“粗盐提纯”,并把这瓶亲自提取的精盐奉为至宝,一直放在自己的书桌旁保存下来,还在出嫁的时候和嫁妆一起带到了婆家。
读着这个故事,我也仿佛体验到了那位女士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的莫大快乐。不难想象,“粗盐提取”的实验操作,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所学的化学知识,还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收获——终身难忘的成就感。陪伴那位女士终身的不仅是那瓶精盐,而是那次实验所带来的学习兴趣和终身不竭的发展能力。“一瓶精盐做嫁妆”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一位中学生身上,但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即“好奇”“动手”“探究”等行为是人类特别是学生们共同拥有的一种本能,无疑,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应该适时地“唤醒”或“发现”“拓展”这种本能,使之成为人类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实验学科的教学行为更对此有义不容辞责任。那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唤醒”或“发现”“拓展”学生们这种本能呢?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谓扩散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灵活性、独特性。
如我曾经听过的一堂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讲了下面一段话:“一位大使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安南讲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记得17岁时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我们:‘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这位教师要求学生对这则材料展开讨论,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十多位人发了言,归纳起来主要有5种:(1)从打破思维定式的角度写,(2)从局部和全部的关系写,(3)从教师循循善诱的角度写,(4)从教育对人一生有重要影响的角度写,(5)从要做有心人的角度写。通过以上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地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真谛究竟在哪里?这是当前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所苦苦思索着的,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多元教育期待,更是一个不解的难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我们真的静下心来,停住慌乱、徘徊的脚步,眼光下移,就会惊奇的发现,教育的真谛就在身边。教育在我们身边,或许就是我们上的一节课,和同事的一次研讨,和学生讨论的一道题,和孩子的一次谈话,自己的一次反思等等吧。作者对一些教育现象的分析是独到的,是深刻的,甚至是一针见血的,无愧于一个“教育专家”的身份。吸引我的首先是书里的内容。身在学校,对当前的一些教育现象感到很困惑,也进行过思考,但是不得要领。《教育生活禅》用简洁、平实的话语介绍了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并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思考。
思考着作者的思考,我有一种醍醐灌顶样的收获——哦,原来是这样。《一瓶精盐做嫁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体验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教师要创造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一次小小的进步也要尽可能的把它放到最大,因为它是让学生获得前进的动力。书中提到的段村小学的发“优点卡”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平时也进行周清,目的也是为力检验提醒督促学生的学习,如果能够结合这个“优点卡”写上学生在本周内的点滴进步会不会好些?
教育要回归本真的生活,要关注人的终身发展。愿人们都慢慢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教育的真谛。教育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处处皆教育。但现今教育的真实面目似乎被厚厚的“尘土”遮掩了。本书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教育,诠释教育。作者从事教育管理多年,从教育现象说起,直击当前基础教育的痼弊,立足自身教育思考和实践,尝试还教育以本来面目,破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困局,引发教育同道思考与启迪。正如赵局长所言,我们现在确实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了。由于受限于我们生活的圈子,身处的环境,使我在教育观察上眼界狭隘,一些教育,我们总感觉有问题,却说不出问题所在,总想改变现状,却百思不得其法。赵局长看问题站得高,看得也更远,对教育问题亲身实践研究,理论更是高屋建瓴,掷地有声,击中问题所在。
在一些教育观点上提出问题,说明方法,为教育改革指点方向,是老师在改革中更有自信和底气。虽然文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耐人寻味,观后发人深省,但不能一一列举,我重点看了《向小学教育提个醒》这篇文章。正如文中所述,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学习”、轻“做人”的局面,从学校教育和社会期待两方面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对孩子能有个好的学习成绩,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着很高的期待,而在品德培养方面关心甚少。“尊重个性发展”已成为集体呼声,但大多数地区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具体表现在重视考试必考科目也就是主科的学习,忽视社会、科学、艺术等科目的学习,抹杀了部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要成为文学家和科学家的。当下首先要做的是尽一切可能把课程开齐,上足,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多种选择,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要与时俱进,教育条件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融入,社会环境的变化,家长期待的变化,无形中都在也影响着教育改革。对于教育的主体——学生,也在默默发生着变化。教师决不能再用旧的眼光、旧的方法来对待学生,要不断学习,积极改变,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育,而是教育要服务于大多数学生.《教育生活禅》是一本尝试把“生活禅”和“教育”联系起来,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教育,诠释教育的书,深入浅出,让人通俗易懂。作者赵新芳从教育现象和典型案例说起,直击当前基础教育的痼弊,立足自身教育思考和实践,尝试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引发教育同道思考与启迪。诚如作者所言:“静下心来,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教育,那些曾经纠结着的问题就会大彻大悟。”生活的视角阐释教育的真谛,作者赵老师的两个观点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育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处处皆教育。叶圣陶老先生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一句话精辟的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的确,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关注人的幸福生活。因此,要让教育回归生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教学中,应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内容尽可能来源于实际生活,能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事实上,生活本身也正是教育研究生生不息的源泉。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胡家营小学以“生态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紧密地将教育活动与社会、与生活深度地结合到了一起,很好地学习了知识,了解了生活。反观作者,对教育生活也有着深切的关怀,农村生活中的“放羊”、“腌咸菜”、“等死队”;参加教育会议时“一瓶精盐做嫁妆”的故事,都会让作者由此起兴,引发对教育生活的思考,真的是生活中处处皆教育。
二、教育元素中应当有‘享受生命’,为‘享受生命’奠基的肯定是一个完美的、现代的、注重人的终身发展的学校教育。当今社会,关于“人”的话题,最多的是“以人为本”。从社会的管理角度来看,强调“以人为本”,是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而从我们教育的视角出发,“以人为本”,诠释到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那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一切教育活动,从它的起点到归宿,都应该把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来说,应该而且必须着眼于学生现在与未来的幸福。
书中《段村教育故事》中的白老师也让我敬佩。她的很多教学方法和敬业精神很值得我学习。让孩子当老师,其方法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兵教练”,即让班里15名左右的学困生和15名左右的优秀生自由结对子,“一帮一”学习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再就是“分组学习”,按座位划分小组,每组4人,组长一般都是学习最优者,一学期变动一次。这两种互补达到了“全天侯”的学习效果,小组形式提升的是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结对子又强化了课余时间的学习效率。特别是“结对子”的学习方式白老师评价说“好得没法儿”,“结对子”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管是“帮人”还是“被帮”,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因而他们做起来都非常认真。另外段村教育,激励教育已成为标志性的亮点,白老师根据农村孩子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发展,其中最成熟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孩子送《喜报》。
无论哪个学生有了进步,就给该生送一张《喜报》,小小的喜报被学生奉为“至宝”,他们不仅互相比赛者《喜报》的数量,而且还认真加以收藏。这种好的教学方法多么值得我去学啊!白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中无不体现出“爱”字,她的心里溢满了对孩子深深的爱,爱使她和孩子的心走的那么近,她的每个教育故事都那么感人成功。那么学生现在与未来的幸福是什么?学生现在的幸福,就是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他心灵感受的主调是愉悦的,他身体的生长是健康的,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对新生事物有着持续的好奇,对生活充满热情,他是一个蓬勃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少年!而其未来的幸福,最主要的,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从严格意义上说,幸福的人,是一个优秀的社会人,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人,他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积极地融入社会并竭尽全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并懂得合理地“享受生命”。而奠定其获取未来幸福的基础与能力的则是现在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教育,应当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应当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生活和实现理想人生的能力。教育要回归本真的生活,要关注人的终身发展。愿人们都慢慢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