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优课展示

君主集权的强化 王杰

课标要求: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目标:1、能简述满洲兴起和清朝建立的过程
          2、能归纳总结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学习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与弊
授课对象:七(7)班全体学生
授课教师:王杰
授课地点:四楼报告厅
 
复习16课:
1.明朝时,为中外交往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2.历史上的此类人物还有谁?
3.你能举出明朝中后期中外冲突的事例吗?
4.这些事例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讲授新课:
导入:音乐《康熙王朝》,图片《康熙王朝》、《宫锁珠帘》、《甄嬛传》等。讲述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清朝。这一节我们就一起学习清朝是如何建立及进行统治的。
一、 满洲的兴起与清朝的建立
(一)      满洲的兴起
1、满族溯源:
黑水靺鞨——女真——满洲
(隋唐——北宋——清)
2、引导学生学习满洲兴起及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建立后金。并总结历史上建立过政权的少数民族:

 

民族
首领
建立政权
契丹
阿保机
党项
元昊
西夏
女真
阿骨打
蒙古
铁木真
忽必烈
蒙古国
元朝

 

3、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二)清朝的建立
1、皇太极如何壮大自己的实力。
2、为什么改族名为“满洲”。
3、清朝建立。时间:________    开国皇帝: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重点)
1、清朝初期如何通知?
2、政治:设立军机处。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军机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总结:“从秦到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秦:中央设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
汉:推恩令
明: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清:军机处
影响:加强了君主集权,但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实行“文字狱”。
什么是“文字狱”?简单介绍明朝“文字狱”的发展。
 顶峰:康雍乾时期。学生欣赏自编自演历史剧,文字狱的危害是什么?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
2.不敢过问政治,禁锢思想,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从秦到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朝代
措施
影响
焚书坑儒
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不问时事,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文字狱
摧残了人才,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 归纳总结

满洲的兴起:

 
清朝的建立:
君主集权的强化
政治上:
思想上: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皇权进一步强化
1644年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文本框: 君主集权的强化

 

四、 沙场练兵。(导学案)
1、从明朝初期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  
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皇权日益加强      
D.建立了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
2、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3、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忽见风吹书页翻动,猛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后来被官府捉拿斩首。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____
 
A.闭关锁国政策 B.大兴文字狱   
C.设军机处        D.建立中央册封制度
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辽、宋
5、连连看
1616                   清军入关
1636                   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1644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雍正帝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乾隆帝                    设立军机处
6、我问你答
您能说出清朝文字狱的危害吗?
 
 
 
7、材料题
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天不敬律斩立决。
(l)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3)材料三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之为什么?有何危害?
 
(4)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您还在使用老掉牙的IE,请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IE8以上版本 点击升级  强烈建议您更改换浏览器:谷歌 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