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学习园地

普通的一线教师也能成为教育专家——致年轻教师

普通的一线教师也能成为教育专家——致年轻教师

李镇西

  那天我说你“完全也可以成为教育专家”,你说我“真幽默”。你以为我在开玩笑呀?给你说,我还真不是开玩笑。

  当然,这要看怎么定义“专家”这个称呼。现在,有时候所谓“专家”还真不是什么好词儿。其实过去“专家”一直是个很神圣的称号,现在“专家”几乎成了贬义词了。过去如果你要说谁是专家,他会受宠若惊,内心得意但嘴上会说:“哪里哪里!不敢当不敢当!”而现在你要是说谁是专家,没准会招来这样的回击:“你才是专家!你祖宗十八辈都是专家!”

  这怪不了普通百姓。因为每当老百姓遇到什么大事了,总会有“专家”(注意,我这里的“专家”是加了引号的,含义嘛你懂的)出来提醒,这些提醒都是一些空话,而且是“万能”的空话,比如面对投资啊,买房啊,整容呀,包括抢盐呀等等话题,专家的提醒往往都是那么几句话:“不要盲目跟风”“要理智对待”云云。更有一些“专家”,专门帮着某些部门忽悠老百姓,比如什么东西涨价了,老百姓怨声一片,总有专家站出来论证涨价的“合理性”。特别恶劣同时也特别讽刺的是,有一年的711日,开通仅11天的京沪线因雷雨导致全线停航,19趟列车晚点,事后面老百姓对中国高铁技术的质疑,一位据说很有权威性名叫“王曙光”的专家出来说话了:“停电反而验证了中国高铁的安全系统值得信赖!”专家没想到,12天以后的723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了!最早传出“据专家分析”的事故原因便是“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

  在这种情况下,专家贬值并且被嘲笑,也就不足为怪了。网络上,专家被称为“砖家”,“百度”如此定义:“所谓文化大师,光环下疑窦重重;所谓养生达人,学说却毫无科学依据;所谓权威人士,言论往往自相矛盾。这些人被网友统称‘砖家’。‘砖家’不以求真知为目的,说话也不负责任,他(她)们最终目标就是利益,而相关监管的缺失,导致假专家的泛滥。”

  “教育专家”(注意,我这里也打了引号)也好不到哪里去。常常有个别“教育专家”没有在中小学上过一天课,却常常在各种培训会上对每天都在课堂上辛勤劳作的老师们进行“专业培训”;没当过一天班主任,却对台下富有班主任经验的老师进行“专业指导”。他们的所谓“培训报告”大多纸上谈兵,天马行空,隔靴搔痒,似是而非。

  但我们不能否认真正的教育专家——至少在我看来,中小学教育专家是不少的。这样的教育专家当然也出自教科院所,甚至出自高校,但主要不在书斋,而在中小学校园的课堂上,是我们无数一线的老师。

  我曾撰文批评过“教育家”泛滥的现象。我在微博上这样写道:“我始终认为,‘教育家’这个称呼要慎用。有人说,现在唱首歌就叫歌唱家,办个厂就叫企业家,我们搞教育的不能轻贱自己。我认为,搞教育和唱歌办厂不一样,是千秋之业,对教育家的要求应该高一些。不能把这个称呼给玷污了。何况,我们的学养比起老一代人差远了!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对“教育家”的定义应该有高度有深度,但对“教育专家”的考量,我则主张应该降低门槛,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达到,进而感到职业的尊严。

  有人不同意我的主张,认为“教育专家”不能泛滥。我说,是否泛滥关键是标准怎么定。那么教育专家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应该参照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专家”的定义:“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擅长某项技术的人。”如果认可这个定义,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所谓‘教育专家’,就是对教育有专门研究的人,擅长教育教学技术的人。”=

我认为,从逻辑上说,上面对教育专家的定义是没有错的。因此,对教育有一定思考研究,并拥有教育教学技能的老师,就可以称之为“教育专家”。

  好,以此打量我们的中小学校园,这样的教育专家还少吗?

  估计我还不能说服许多人,包括一些中小学老师。因为在人们心目中,“教育专家”一定要有“前瞻的眼光”,要有“系统的理论”,要有等身(至少也要“等膝盖”)的著作,要有这样“性”那样“性”的“原则”,要有诸如“528法则”或“331模式”之类的“原创成果”……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附加上去的,专家的定义或含义本身并没有这些,是我们自己把专家神秘化了,圣神化了,高不可攀化了。

  我还是坚持那个朴素的定义:只要对教育有研究并且拥有教育技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教育工作,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践经验,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视野开阔又聚焦课堂,既勤于阅读又乐于笔耕……就是教育专家!

  有人会说:“只要教一段时间的书,谁都会有技能。那岂不所有普通教师都是教育专家了?”是的,技能人人都有,但并不是人人都对教育有思考有研究的。比如,两位师范大学同专业的学生,都大学毕业分到同一学校,都当班主任。其中一位每天都在实践,同时每天都在思考;另一位每天都在实践,但几乎没有思考。三年过去了,前者因为边做边想,工作三年等于是工作了一千天,因为思考使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新的,他对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孩子的研究更为细致,同时教育的智慧也更加丰富,他是可以称为教育专家的。后者只做不想,工作三年,对他来说,只相当于工作了一天,因为每天都机械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被动地应付各种工作,教育没有给他思考,也没有给他智慧,最多有一些简单的技能。显然,他不能称作教育专家。

  当然,不思考的老师是比较少的。一个教师,只要有起码的爱心和责任心,他都会在工作中思考、研究、探索、创新……几年下来,绝对可以成为教育专家。所以我说,成为教育专家是一般老师都能达到的目标。

  “教育家”成了讽刺,“专家”成了贬义,这是时代的悲哀。但教师自己不能自卑更不能自贬。一次,一个当环保局长的家长对我校一位年轻的女班主任横加指责,说这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小姑娘哭了。我走过去当即正色道:“您虽是局长,对环保是内行,是专家,但您对教育是外行,她虽年轻却是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而且已经教了三年书了,就教育而言,她比你强,在你面前她就是教育专家!”局长尴尬,年轻女班主任扬眉吐气。

  隔行如隔山,你一个环保局长对教育说三道四,我当然不客气。别说环保局长,哪怕就是市长、省长,在我看来,行政管理、社会治疗他们是专家,但如果论上语文课,论当班主任,对不起,我才是专家。

  我觉得这话真的没错。斯霞、李吉林、杨瑞清等一辈子都扎根于小学课堂,正是因为他们不停地思考研究,不停地总结经验积累智慧,后来成了公认的著名教育专家。还有无数不“著名”的呢,比如我们武侯区的“新教育实验”种子教师,都非常普通的老师,然而都是不但有技巧而且有研究的教育者。这里随便说两位。一位是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蒋长玲,一位是成都市双楠实验学校的王兮。她俩都不过三四十岁,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智慧,她们所做的,不过就是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善待每一个孩子,但关键是“认认真真”背后有一颗思考的大脑,且思且行,执着地在自己的班里搞“新教育实验”,于是便成了名师,现在被许多学校请去做专家报告——是的,“专家报告”!两位普通老师能够成为真正的教育专家,无他,唯潜心耳。

  我说过我不是“教育家”,这真不是谦虚,而是我没有资格承受这个称呼。但“教育专家”这个称呼我坦然接受。前面说了,所谓专家者,在某一领域有专门的研究和能力也。我从教30年了,如果在教育方面居然还没有一点专门的研究和能力,那我这30多年岂不白吃饭了!我认为,任何一个有几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都应该是教育专家。

  别人看不起我们中小学教师,我们自己可不能自卑更不能自轻自贱。教育专家不是谁任命的,也不是谁投票选举的,而是我们自己做主自己提升自己成长起来的。干嘛要先把教育专家捧得那么高,然后仰望他们,最后自己恐吓自己:我怎么可能成为教育专家呢?结果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听我说了这么多,你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说你完全也能够成为教育专家了吧?

  所以,千万不要自卑,挺起咱们的胸膛,在咱们的地盘上,在咱们的课堂上,咱们完全可以成为教育专家!

 

您还在使用老掉牙的IE,请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IE8以上版本 点击升级  强烈建议您更改换浏览器:谷歌 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