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廉洁校园

信仰的力量 读《龚全珍日记选》有感

龚全珍生前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里记录了她的自省和思考。贺治斌

图为龚全珍日记原本。李小斌

9月2日,龚全珍老人与世长辞。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龚全珍老人生前曾留下40本日记,后由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选编出版。日记里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点点平凡细碎的日常,折射出龚全珍老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如一的坚定信仰、俭朴淡泊的人生态度。见字如面,再读老阿姨的日记,是缅怀,是对话,更是汲取奋进的力量。

有一点光就发一分热

  9月2日,天气格外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晚上正在加班,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同事老欧走过来,急匆匆地说:“龚全珍老阿姨下午走了……”

  老阿姨走了?傍晚散步的时候,我们都还聊到老阿姨,不知她的身体是否好转,没想到……打开手机,老阿姨病逝的消息已从各个渠道传播开来。

  轻轻拿起办公桌上陪伴多年的《龚全珍日记选》,书页早已泛黄。看着封面上老阿姨亲切的照片,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听说龚全珍同志跟随甘祖昌将军放弃优越生活,回到莲花县沿背村务农的故事。我也曾多次来到沿背村,沿着她走过的足迹,感受农民将军与老阿姨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接受精神洗礼。

  那时候我就在想,几十年如一日,她坚定信念、无私奉献,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是什么力量让她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挥洒她的汗水呢?

  后来,我得到了一本《龚全珍日记选》,终于从里面找到了答案。

“我怎样才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呢?”这是老阿姨在1966年11月13日的日记中对自己的发问。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也在苦苦思索,怎样在监督执纪中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有过迷茫、困惑的我,阅读了老阿姨的日记后,在实践中慢慢找到了答案——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忘初心,在工作中迎难而上。

  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令群众深恶痛绝。记得一次下乡走访时,一位村民悄悄对我说,有一县直单位领导的母亲吃低保多年了。对于这种“人情保”,乡上、村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百姓十分反感。从群众口中听闻这名干部的名字,我十分惊讶,这可是一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熟人。我主动请缨带队调查,当时有人劝我,这个事情交给别人查一下也可以,干吗非要自己去呢?我用龚全珍日记里的话回应他:“就这点困难就吓倒了吗?这显然是道路上的钉子,一定要拔掉它!”

  是钉子,就要拔掉。我深知,扎在基层的钉子不拔掉,钉子就会永远钉在群众的心上。面对困难就退缩、就放弃,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那些犹豫迷茫的瞬间、那些艰难困惑的日子,都有老阿姨的话伴我度过。

  龚全珍老阿姨在80多岁时,依然在日记中问自己“能为党做点什么工作呢?”而我为群众能做点什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身为纪检监察干部,就要坚决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是应当有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把毕生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我又翻开《龚全珍日记选》。来到乡间的龚全珍,不断想着要怎样才能更进步,要怎样才能为组织做更多的事,怎样做个合格党员。她从来不惧怕困难,不回避困难。看到日记里写的“没困难要共产党员干什么?”我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更应时刻牢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冲在前,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我坚信将来更加美好。我也应当认真履行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要克服因年老而原谅自己力量太微薄的心理,有一分热,发一点光,绝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在收获的秋天里,老阿姨告别了这片无比挂念的红色热土,但信仰的光辉一直在闪耀。这光辉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的信念更加执着,让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肖芬 作者系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2022年曾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嘉奖)

 

 

纯粹的老阿姨

  听到龚全珍老人去世的消息,我的心好像被重重撞击了一下。

  对龚老的了解越深入,对她的事迹了解得越多,我就越感受到她的纯粹——纯粹的信仰信念、纯粹的坚持坚守、纯粹的奉献付出。

  龚老的信仰信念是纯粹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翻开《龚全珍日记选》,里面写得最多的就是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赤诚。她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党工作,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绝不居功自傲,还要学习,还要努力。”人生百年,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变化,她都信念坚定,不改本色。

  她心心念念的总是为人民服务,“每天都认认真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记得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她,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人好事难不难?龚老说:“每天检查自己一天中干了什么事情,做的事情对人民有好处没好处,我用这个方法来不断纠正自己的‘好逸恶劳’。”

  龚老的坚持坚守是纯粹的,没有任何动摇的。她曾在日记中写道:“教师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职业。我这一辈子没干别的事,就是当老师。”她随甘祖昌将军回到莲花农村,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拾教鞭,步行20多公里到县文教局毛遂自荐;她从教半个世纪,以校为家,学生们都称她为“妈妈”;她离休以后,依然放心不下她的学生,又回到了他们中间……在龚全珍同志遗体送别仪式现场,她的学生从不同地方赶来,甚至有花甲之年的老人不顾身体虚弱要来送老师一程。

  龚老的奉献付出是纯粹的,不带任何私心的。她一生勤俭节约,对需要帮助的人却慷慨大方。2008年5月,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龚老的心便和灾区连在了一起。翻开她的日记,从要“尽点义务,捐点钱”,到“共产党员要分担责任,一定要再捐”,到“我的‘特殊党费’何时交?”“特殊党费不知到哪里交,心急如焚”,再到详细记录的她几经周折交特殊党费的经过,赤诚之心跃然纸上。她就是这样,只要能做点对别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她心里就充满激情,感到愉悦。

  龚老总是不断地问自己:“我还能干点什么?”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她的家人、她的受助者还有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都成了和她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当看到我们这个小城越来越多的龚全珍工作室、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者接过龚老的接力棒时,我就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满满暖意。

  老阿姨离开了我们,她如一节蜡烛燃烧自己,用自己的微光温暖他人、照亮他人。越来越多的“蜡烛”被她点燃,越来越多的微光汇聚成巨大的光亮。(章爱平 作者系江西省萍乡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

 


 

红莲初心

2013年秋天,单位发了《龚全珍日记选》等几本书,至今放在我桌子上。从那以后,我就与《龚全珍日记选》结缘。

  为了读好这本日记,一有空,我就搜集关于甘祖昌将军和龚全珍的事迹材料。渐渐地,龚全珍的形象在我心中丰满而生动,可敬又可亲。

  如今,龚全珍永远地离开了,可是她的日记还在,她的精神还在。

  《龚全珍日记选》中的一些话语感人肺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自己也许不能成为像她那样崇高的人,但是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是作为一名纪检人的理想与追求。

  在《龚全珍日记选》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些党员忘记了共产党的宗旨、奋斗目标,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唯利是图、吃喝玩乐成为他们的人生目标,进而贪污腐败……这样搞下去能实现共产主义吗?对实现共产主义信心不足,这些都是因为政治学习差造成的。”

  龚全珍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日记里反复出现,给了我震撼,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2013年3月23日,龚全珍在日记中写下:“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实现中国美好的梦做点事,为社区的建设尽点力,不能等死。”

  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她担任莲花县关工委主任,推动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几十年如一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服务群众。

  在龚全珍精神的指引下,2014年,我参与创建龚全珍志愿者协会,提出“助学计划”思路,成立“爱心帮帮团”。如今协会已有600余名会员,累计募集善款80余万元,帮助了一大批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龚全珍高大的形象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合上日记。只见一片荷田映入我的眼帘。初秋时节的荷塘,那千百片莲叶,或舒展,或蜷缩,虽残破而不屈;那三五枝红莲,或绽放,或孕果,虽鲜艳而不娇。我想,从“出淤泥而不染”,到“映日荷花别样红”;从“莲子已成荷叶老”,到“留得枯荷听雨声”,无不展示出莲花的清廉高洁、不争不屈的高贵品质。

“要自强不息。残荷,它虽失去春夏时的风采却坚持挺住,不怕秋风的袭击。它要把最美好的东西留给莲藕,当人们挖出一担担洁白的莲藕时,它才倒下。它奉献了一生,人也该有这种精神。”1997年11月25日,《龚全珍日记选》里的这句话,让我悲痛的心,顿时有了精神寄托,有了坚守的动力。

2022年,莲花县委成立龚全珍红莲初心宣讲团。“红莲初心”已经成为红色土地上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品牌。

  斯人已逝,初心永续。

  我坚信那“红莲初心”将会在莲花这块红色的大地上,开出愈发绚丽的花朵,结出愈发丰硕的果实。

您还在使用老掉牙的IE,请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IE8以上版本 点击升级  强烈建议您更改换浏览器:谷歌 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