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书香校园

求真知 做真人

     假期有幸读到梁好先生的《回归真教育》,不因别的,只因封皮上那个红彤彤的“真”字,隐约觉得那是一颗红心在跳跃,那么有力量,那么鲜活。如饥似渴的读完后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尤其是第一辑——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让我感触颇深,不禁掩卷深思……还记得曾经,在我们那个不大的县城,在那个追求应试教育的岁月,从小学到高考结束的11年里,老师给我的印象似乎就是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方正、古板、机械化,甚至不及先生那般天真可爱。所以9年前在踏进师范学府的那一天告诉自己:有一天我一定要让每一粒种子都开花.。

          5年前如愿踏上了梦中的讲台,看着台下不同的面孔,相同的笑脸,我再一次暗下决心:我要让这座大花园五彩缤纷,绚丽无比。但是五年后的今天,我是否敢对自己说一句肯定,即使有着骄人的成绩,我曾经的誓言和梦想是否也已经渐行渐远。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然而现今教育事实是“传道、授业、解惑”最终统一为一件事:授业。“授业”乃以知识为对象,学生以掌握知识为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这是典型知识本位观念下的教师职责与角色,于是紧张职业压力出现也就难以避免。

        角色的期待和现实的约束难免给教师带来毫无依附的漂浮感。当教师职业与幸福的天然纽带被人为割断后,当教师只知日复一日机械重复着自己的职业任务时,教育还能成就什么成了亟待正视与关注的问题。当我为之困惑时,梁好先生给了我答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育要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学校,不应当是应试机器的加工厂,而应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任由“苗儿”茁壮成长;应当是一方清澈见底的池塘,任由“鱼儿”自由成长。这里应当有自由,有快乐,有幸福,更有美好的记忆。

        我们与学生每天朝夕相处,不是亲人,但似乎比亲人还要熟悉,我们理应让学生感到快乐,但事实上是我们并不一定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梁好先生认为:熟悉不等于了解,只有心灵的沟通,才能彼此相融,达到美好的境界。“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 ,真的是这样,每一块土地,总有一颗适合他的种子,只要种子选对,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自然规律。家庭条件,生活环境,成长氛围,个性特点,众多因素造就感受力,接受力,感悟力不同,怎么能定统一标准。我们不用着急,我们需要等待,我们要在观察中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种子。但因功利性,我们总想在任教的三年里让所有的土地都能枝繁叶茂,缺乏等待,不愿等待,岂不知这样盲目耕种,只会徒劳无功,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坑害土地,一无所获。 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很乖巧很听话,学习很用功,但成绩总是在中游徘徊,只因为理科不太好。整个三年,他都是在我的鼓励下夜以继日的啃理科这个硬骨头,即便这样也只能勉强及格,最终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家长拉着我的手不住感激我对孩子的不放弃和殷切鼓励,我也自认为是那个孩子的良师恩师。直到前一段接到他的电话才知道自己无意间坑害了一块土地,他说现在在学校每天都很开心,他是班里的前几名,不光是因为成绩好,最重要是因为分科了,不用再学他讨厌的理科,可以一门心思的学习他钟爱的文科。听着他发自内心的笑声,我也不住的笑自己,笑自己的自以为是,笑自己的削足适履。虽然我履行诺言把他送进了高中,虽然我深知他对理科的厌恶,但我还是让他度过了不开心的三年。如果不是孩子的乖巧,假若他抵触拒绝,而我又不依不饶,恐怕他早已因厌学退学了吧。本来晚三年可以开花的土地早已荒废了。叩击良心我真的是对他好吗,还是为了追求任教期间的成绩。如果那时我不那么急功近利,他可能理科成绩不太好,但对起码他是快乐的,以他的文科成绩他也一样能考上一所普通中学,我剥夺了他的快乐也没有给他送进更好的学校,如果我愿意等待,今天看到他的开花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就像庄子所说种葫芦需要遵循自然之法,只需到地里转转看看葫芦苗是否快乐,如果他们都很快乐就不用去管他们,如果不管他们的感受,拼命施肥,最终只能如惠子那样即便非常用心也只能使葫芦相继死去。所以作为老师只需关注孩子的发展态势,虽然表面上看是不管不问,其实却给予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了外界的束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成长。如果一厢情愿的为孩子设定美好的发展蓝图,完全不顾孩子的需求和喜好,只能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压力,却激活不了孩子内在发展的动力。一旦他们主体意识觉醒,拥有打破环境束缚的能力,后果不堪设想。人生就是一场旅途,如若急着赶路,结果只能错过路边的风景,到头来,终点遥遥无期,却丢失了行路的欣然、惬意与美好。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不能躁进,不能功利,用平和的心态,看孩子慢慢的走,慢慢得长,或许,才能让孩子走得更稳健,抵达得更遥远!前几天在学校值班时前一届的几个学生来看望我,有学习优异的,也有当时的后进生,虽然成绩不同,但他们有着对我相同的真挚的关心和祝福。

        总说职业幸福,我想这时候的我应该是幸福的吧,因为可以从不同阶段的学生那里获得幸福,那同样不同阶段的学生也应该从老师这里体会到幸福。正如梁先生所说每棵小树都有存在的价值,大树有大树的价值,杂木有杂木的风景。我们允许学生成长为大树,同样也应当允许某些学生成长为山崖中的乱木杂枝,参天大树是栋梁,乱木杂枝也有乱木杂枝的风景。而事实上在分数至上的观念的牵制下,老师往往只能把笑脸给成绩好的学生,优待也只能是优等生的专权,似乎只有他们有权利享受老师给予的幸福。而今天仔细回顾,帮老师打水,打扫卫生,拿教具,甚至在艺术节、运动会发光发热的绝大多数都是得不到老师肯定的后进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他们独有的风景,我们为何不能给他们同样的幸福?梁启超说教育应是自家田地,“要从自己劳作中看出快乐,那么自然会淋漓的劳作去”。唯有在职业领域里体验幸福,认同自我,才能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那样“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让这些成长中的心灵能够体验学业幸福的点滴滋味。如果我们能让“每一颗小草都有露珠滋润”,“发现每个孩子的五角星”,“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一个也不能少”的获得老师的尊重与肯定,用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最需要的,最合适的,才是学生与教师的幸福。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抵达幸福的车站,帮助孩子寻求人生的幸福,只有回归真教育,守住教育的常识,遵循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成长,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您还在使用老掉牙的IE,请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IE8以上版本 点击升级  强烈建议您更改换浏览器:谷歌 Chrome